國際產學中心|科研產業化平臺
科研產業化平台
平台定位與願景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研產業化平台以「市場驅動科研」的策略,透過企業端與市場端的實際應用需求,由外而內驅動校內創新動能,補足傳統學術研究於自主推動產業應用的缺口,發揮科研產業化平台的核心價值。期望透過聯盟間的技術合作,發掘高價值的技術來源,與企業形成創新型經濟聚落,加速新興產業發展,導入國際資源,強化臺灣科技產業的全球競爭力。
生態系建構與國際鏈結
通過「學界技術優勢」與「產業市場需求」雙向驅動,配合AI科研管理系統與標準化評估機制提升成果管理與媒合效率,推動與全球頂尖科研機構、企業合作,並透過新創育成計畫與風險投資機制支持創新創業,以此打造完整的產學共創模式,積極加速科研成果落地應用,提升臺灣科技創新的全球影響力。
跨校核心技術優勢整合
本平台主導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,與國立海洋大學、國立中正大學、國立宜蘭大學及臺北榮民總醫院跨校跨界攜手合作,整合半導體、智慧醫療、精密製造、智慧農業與海洋科技等關鍵技術,建立涵蓋智慧晶片、ESG、大健康、工業4.0、養殖冷鏈與綠色永續的完整科研轉譯鏈,推動跨校資源共享與產業應用落地。
推動策略與核心任務
平台秉持「以終為始」原則,聚焦案源探勘、專利布局、國際合作、產學媒合與人才育成等八大任務,落實十項推動策略,包括技術盤點、智財優化、跨校整合、產業鏈結與資金挹注等,建構AI智慧科研管理系統與國際科研共創平台,完善科研到產業的轉化體系。
主導校 -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整合臺灣頂尖的生醫與電資工程研究資源,推動跨領域創新發展,並獲遠見雜誌評為「未來十年最具潛力的大學」。學校積極應對全球科技變革,強調資源整合、永續創新,價值共創並致力於推動科研成果落地。

AI科研管理與智慧決策支持
AI科研管理智慧系統
提升科研效率與產業對接能力
專利戰略與技術轉移
確保科研成果的商業化應用價值
標準化產學合作評估機制
提高技術轉移成功率

優勢領域技術發展
半導體與AI晶片
優化晶片設計、封裝與製程技術
智慧醫療與生技應用
AI醫療影像分析、遠距醫療等
數位生物醫學
強化醫療數據整合與智能分析能力
大數據與AI運算
提升醫療、金融及製造業的智慧化應用

建立國際合作與跨校研究機制
國際科研共創平台
拓展半導體、智慧醫療等應用
強化跨校技術合作
共同推動技術轉移與創新應用
成立國際實驗室
深化國際科技合作與人才培育
關鍵技術
智慧醫療技術創新
- AI醫療影像分析:發展肺癌、肝癌、心血管疾病等AI輔助診斷技術。
- 生物感測技術與遠距醫療:開發非侵入式健康監測裝置,提升智慧健康管理能力。
- 數據驅動的個人化醫療:結合基因定序、大數據分析、AI決策系統,推動精準醫療應用。
半導體與AI晶片
- 新世代AI晶片與智慧感測技術:聚焦於低功耗、高效能的半導體技術,推動邊緣運算與智慧應用發展。
- 特用半導體與AI運算:發展AI訓練與推論加速技術,提升高效運算能力,應用於智慧醫療與自動化工業。
- 半導體國際合作與技術轉移:建立全球技術聯盟,與國際半導體產業夥伴深化合作,提升臺灣半導體競爭優勢。